虽然我一直在从事救死扶伤的工作,也曾经无数次无偿地加班加点,但直到那时,我才领悟到这誓言的深刻含义。
在日记里,我写下了瞒着家里人,毅然来到了临时病区,“只觉得手不够用,恨不得再长出两只手来赶快把所有的事做好”的一位女护士;我也写下了为患者插管时,与病人脸对脸距离只有20厘米的赵子文主任,当我们问他“怕不怕”时,赵主任说:“当时只想快点插好气管插管,上呼吸机,时间就是生命。”
这都是一群最可爱的人。后来,这本日记被人民日报记者发现,并以新闻报道的方式,得以广泛传播,才有了为大家所熟悉的《护士长日记》一书的面世。
其实,说真的,当时我写这本日记,只有两个考虑。一来万一我不幸感染去世了,就当是给家人的遗书;二来如果没有事,就权当为自己留下点故事,在老的时候,慢慢阅读……
提问:您讲得真好!让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那段难忘的日子。记得您曾写过有一段话,是日记里被广为流传的内容。
张积慧:嗯,是这样几句话:“把方便留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把幸福留给别人,把痛苦留给自己;把安全留给别人,把危险留给自己。”这六句话,是我思考一晚上,认真写下来的,也是非典一线医务人员的真实写照。
在抗击“非典”之前,我也曾觉得精神是一种虚的东西,但经历“非典”之后,我收获最大的是精神动力。
我真真切切地看到了精神在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身上产生并且升华出来的力量,正是这股精神的力量,让医护人士做出了临危不惧、前赴后继、舍生忘死的行为和举动,这是多么弥足珍贵的力量啊!
在现代社会,物质文化发达的时代,我们不是不需要精神,而是更加需要精神。抗非精神、抗洪精神、抗震精神,只是众多红色文化呈现出的不同形态之一。
提问:您提到了红色文化,这次广东省体育彩票中心联合其他单位共同主办的《红色日记》大赛,已在全国征集到了优秀作品。对此次活动,您有何观点和意见呢?
张积慧:我自己是写日记的,我认为日记有一个非常独特的力量,那就是触摸心灵,承载思想。
它可能是一个故事,一个经历,是写作者的所思、所想、所做。
正如,我们看到革命志士方志敏的日记时,那个英雄的形象和当时的斗争场景,立即真实地浮现出来。日记是一个非常好传递精神的渠道。
现代人沟通交流获取信息的方式多了,对历史的阅读,对日记的写作,喜之爱之的人却少了。
但是,我认为:日记是最好的一个了解信息、与心交流的基础,它真实,没有修饰,所以,更可信,更可亲。
众所周知,每代人有每代人的历史使命,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愿望梦想。
对我这一代人而言,红色教育就是我们的红色基因,那是深深印刻在骨子里的情感和认识。
只有从小接受了这样的教育,才会在关键时候,在危急时刻,做出正确的选择,做对正确的事情。要对得起历史,对得起国家,对得起自己。
我认为,没有红色教育、红色基因的传承,中国梦就无法顺利实现。教育是强大的,通过红色日记的方式进行红色文化的传承和教育,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我很认可和认同!
提问:最后,请您为活动提一点建议或意见。谢谢!
张积慧:我通过微信号以及其他媒体的相关报道,了解了活动内容和举办方式。
我认为,活动很有创新精神,据我所知,这是截止目前第一次以“红色日记”命名的活动。
如果有可能,我很希望能见到“有影响力的日记复印件”,即使是八篇或十篇,可以是来自不同界别的,甚至是跨越不同年代的,都可以让当下的人们看到“日记的方式,其实从未停顿过”。
也许,一些孩子们通过这些有意义的日记复印件,收获了思想,收获了触动。
提问:感谢您今天接受我们的采访。祝您生活愉快,美满幸福!
张积慧:谢谢!同样美好的祝福送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