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请民政部部长陆治原、副部长李常官、副部长胡海峰、副部长刘振国介绍“十四五”时期民政事业发展成就,并答记者问。
李常官回答记者提问,介绍了民政部在推动慈善事业健康发展方面发挥的作用和取得的成效。
“十四五”以来,慈善力量不断壮大。全国登记认定的慈善组织从2020年底的9400多家增加到目前的16000多家,增长了70%;备案的慈善信托从2020年底的530单增加到目前的2570单,增长了近4倍;福利彩票累计筹集公益金2566亿元,在补充社保基金、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等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撑。
以下为新闻发布会实录
极目新闻记者:
慈善传承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脉,激发社会向上向善力量。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慈善事业中贡献力量,请问民政部在推动慈善事业健康发展方面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成效如何?谢谢。
李常官:
感谢您的提问,同时也特别感谢各位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慈善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大家都知道,慈善事业是具有广泛群众性的道德实践,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民政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有关决策部署,有力有效推动我国慈善事业健康发展。
一是慈善制度更加完善。2024年9月5日,新修改的慈善法正式施行,我国慈善事业法治建设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制修订了《慈善组织认定办法》《慈善组织公开募捐管理办法》《慈善组织信息公开办法》《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管理办法》等4个部门规章,慈善制度体系不断健全,慈善法治保障更加坚实。
二是慈善力量不断壮大。全国登记认定的慈善组织从2020年底的9400多家增加到目前的16000多家,增长了70%;备案的慈善信托从2020年底的530单增加到目前的2570单,增长了近4倍;福利彩票累计筹集公益金2566亿元,在补充社保基金、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等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是慈善作用日益显现。“十四五”期间,全国慈善组织每年支出1500亿元,主要用于“一老一小”、“一残一困”、教育医疗、就业增收等方面;社会各界捐赠资金200多亿元,有力支持河南郑州特大暴雨、甘肃积石山地震、西藏定日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应急救援和恢复重建工作。民政部依法指定的32家互联网公开募捐服务平台和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累计募集资金1600多亿元,广泛用于乡村振兴、扶弱济困和大病救助等领域。慈善事业在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
四是慈善氛围更加浓厚。民政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持续宣传贯彻慈善法,“十四五”期间,举办了两届“中华慈善奖”表彰活动,推出了一批慈善楷模和优秀慈善项目、慈善信托和爱心团队;每年组织开展“中华慈善日”主题宣传活动,今年的“中华慈善日”活动,全国参与的人数达到1800多万人;创新开展慈善文化进机关、进企业、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五进”活动,提高了社会各界的慈善意识。指尖公益越来越流行,社区慈善越来越有活力,“人人慈善、时时慈善、处处慈善”的氛围越来越浓厚。
信息来源:国新网 证券时报